合作案例
決戰(zhàn)折疊屏,三星、華為、小米誰在狂歡?
更新時間:2019-02-25 關注:1193
這場智能手機技術競賽,誰在喝湯,誰在吃肉。
這場智能手機技術競賽,誰在喝湯,誰在吃肉。
抓住風口不一定能起飛,但在審美疲勞的智能手機市場,沒有誰想錯過吸引消費者眼球的風口。
繼三星發(fā)布旗下**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之后,北京時間2月24日晚,華為正式發(fā)布旗下**5G折疊屏手機Mate X,8GB+512GB版本售價為2299歐元,折合人民幣約17500元,價格超過Galaxy Fold。
和Galaxy Fold一樣,Mate X對華為來說也是用來秀技術實力的利器,包括此前展示雙折疊工程機的小米在內,這波折疊屏熱潮只是自2018年以來手機廠商們“技術戰(zhàn)爭”的延續(xù)。
而對于持幣待購的用戶來說,折疊屏目前還處于只可遠觀的階段,即便拋開價格因素,折疊屏的實用性同樣有待檢驗,真正在折疊屏中受益的,還是以三星、京東方為代表的OLED屏幕廠商。
36氪根據(jù)公開信息不完全統(tǒng)計
“擰巴”的折疊屏
以屏幕折疊方向劃分,目前的折疊屏手機可以分為三種類型:以三星Galaxy Fold為代表的內折疊,以華為Mate X、柔宇柔派為代表的外折疊,以及小米工程機為代表的雙折疊。
每一種折疊形式的**終指向都是在單個手機內實現(xiàn)盡可能大的屏幕顯示面積。相比起攝像頭數(shù)量、屏下指紋識別區(qū)域、屏占比等數(shù)字層面的變化,折疊屏成功引發(fā)是否能成為下一代智能手機形態(tài)的討論。但目前來看,折疊屏更多的是一種“擰巴”的存在,在集合手機尖端科技的同時,在用戶日常使用上卻不夠友好。
以三星Galaxy Fold為例,在配備一塊7.3英寸OLED折疊屏的同時,還有一塊4.6英寸的副屏用來在折疊狀態(tài)下使用,但三星并未在發(fā)布會上公布Galaxy Fold的厚度,有外媒稱其折疊后的厚度達到17毫米,為目前主流手機的兩倍,機身厚度表現(xiàn)更為出色的Mate X在折疊狀態(tài)下則是11毫米,但折疊起來也是一款6.6英寸的11毫米厚手機。
折疊和展開狀態(tài)下的三星Galaxy Fold
除了機身厚度、重量給用戶日常使用帶來的不便,以及折疊屏尺寸、分辨率、不同屏幕狀態(tài)導致的App適配問題外,不同形態(tài)的折疊屏都面臨著各自的挑戰(zhàn):華為、小米、柔宇的外折疊需要強化屏幕的保護能力,而三星的內折疊能保證沒有劃傷風險,但對機身鉸鏈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曾在三星供職的知名數(shù)碼博主“戈藍”也在微博上表示,“折疊屏的Demo我**早在2014年就見過了,直到5年后才真正量產,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?!庇喑袞|在Mate X發(fā)布會上也稱,華為研究人員對折疊屏鉸鏈的攻關時間長達3年。
**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對36氪分析稱,折疊屏是未來手機創(chuàng)新的一大趨勢,但目前的產品成熟度乃至曝出的價格,難以被消費者接納,甚至有些應用還沒有完全跟上。
這也是為什么在這一場折疊屏的狂歡中,無論是已經(jīng)官宣發(fā)售信息的三星、華為,還是以技術展示為主的小米,都像是借著折疊屏的熱度來給自己品牌和其他產品助威,作為主角的折疊屏反而成了品牌象征,為的只是彰顯技術實力。
在技術競爭已經(jīng)白熱化的智能手機市場,手機廠商通常遵循著“旗艦手機**采用,技術成熟后下放至中低端手機”的路線。比如三星的A系列配備了曾經(jīng)旗艦機才有的可變光圈,OPPO成為2018年首先在千元機上采用屏幕指紋識別技術的廠商,vivo近期也準備將升降攝像頭下放至海外中端的V系列產品上。
匯集各種“黑科技”于一身的旗艦手機可以**大程度上獲得媒體曝光和用戶關注,而在下放至中低端手機后,這些技術將成為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,進而帶動中低端產品的出貨。
但折疊屏卻不具備這一特性,奧維睿沃手機產業(yè)鏈**分析師張金陽對36氪表示,下放的過程是部件生產廠商成本降低的過程,基本看(折疊屏)兩年內是不可能下放的,主要是產能的問題。根據(jù)奧維睿沃預測,大量柔性AMOLED產線量產推動下,2019年三星、華為等整機品牌的折疊終端產品將陸續(xù)上市,折疊手機將真正實現(xiàn)量產,預計全年出貨將突破100萬臺。
與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超過14億臺的大盤相比,100萬臺實在有些不夠看。不過對華為、小米、OPPO來說,折疊屏的意義更多的是展現(xiàn)技術實力,除了三星、華為之外,目前其他廠商并沒有把折疊屏做成量產手機并大量出貨的意愿。
華為Mate X
雷軍此前在小米9發(fā)布后的采訪環(huán)節(jié)提到,折疊屏量產性還不夠好,電池少得可憐,“因為幾折幾折,空間都被占用了”;OPPO副總裁沈義人更是直言,“折疊屏造型目前**大的意義在于ID造型的創(chuàng)新探索,兩三年內沒有任何普及的可能性。”
而即便是產品已經(jīng)成熟的Galaxy Fold和Mate X,價格也分別達到1980美元和2299歐元,超過通常意義上高端手機價格分界線800美元的兩倍,幾乎不具備大量出貨的可能性。
因此,對華為、小米、OPPO等國內手機廠商而言,在市場下行的環(huán)境中,拿出不菲的研發(fā)費用投入到尚未被市場驗證的折疊屏技術中,更多的仍是在試探技術趨勢、提升品牌在用戶心目中的地位。
真正在這場創(chuàng)新潮流中大口吃肉的,是折疊屏背后的柔性OLED屏幕供應鏈廠商。
從林斌展示雙折疊手機當天(1月23日)至2月22日,A股柔性屏概念股大幅上漲,其中與小米聯(lián)合開發(fā)雙折疊手機的維信諾以79.58%的漲幅排名第二,而為華為Mate X提供屏幕的京東方A也以43.23%的漲幅排名第九。
柔性屏概念股漲勢驚人固然有期間A股市場整體上行的環(huán)境影響,但也離不開折疊屏、柔性OLED屏幕帶來的消息面因素。孫燕飚認為,折疊屏給廠商帶來的實際銷量是微乎其微的,但廠商做出折疊屏意味著在柔性OLED屏的技術上正快速接近三星,并且在中低端市場可以大規(guī)模采用OLED屏幕,這是股價大漲的原因之一。
一位京東方內部人士也告訴36氪,現(xiàn)在整個行業(yè)都在往柔性這一塊發(fā)展,折疊屏手機只是一個小的方面,后續(xù)應用場景更大。
對于多年來推動中國智能手機產業(yè)向前發(fā)展的供應鏈廠商來說,智能手機市場存量競爭所引發(fā)的技術競賽正在成為供應鏈廠商新的業(yè)務增長點。張金陽對36氪分析,龍頭手機廠商需要開發(fā)新技術來保證市場優(yōu)勢,開始向供應鏈提出新技術開發(fā)需求并承擔部分開發(fā)風險,供應鏈廠商受到終端市場推動開發(fā)新技術、進行新投資,業(yè)務進而獲得新增長點。
不過張金陽也表示,京東方、維信諾能否提升在手機產業(yè)鏈中的議價權還需要取決于后續(xù)三個方面的表現(xiàn),“1.柔性OLED是否能在終端市場大規(guī)模普及,2.京東方與維信諾能否在產能、良率、成本與產品性能上追趕上三星,3.蘋果手機是否會全面使用柔性OLED?!?/span>
換句話說,京東方、維信諾等相關供應鏈廠商在這次由折疊屏、柔性OLED屏引發(fā)的狂歡中吃到了“股價飛漲”的肉,但想長期吃肉,真正支撐起股價,更為關鍵的仍是折疊屏風口之后,柔性OLED屏幕的市場化、規(guī)?;M展。
**兼具柔性OLED屏幕供應商和手機廠商身份的三星則將成為這場折疊屏狂歡中的**大贏家。作為屏幕供應商,三星已經(jīng)用Galaxy Fold證明了自己在屏幕方面可量產的技術實力,有業(yè)內人士向36氪透露,OPPO、vivo的折疊屏手機將采用三星的屏幕,但發(fā)布時間要滯后;而作為手機廠商,三星Galaxy Fold和Galaxy S10系列同場發(fā)布的做法也贏得世界范圍內的媒體關注,盡管Galaxy Fold并不會對三星全年出貨量產生多少影響。
一邊用量產機展示技術成果,一邊將技術賣給其他手機廠商,三星似乎又找回了當初在一眾LCD屏幕手機中引領OLED屏幕發(fā)展的感覺。
至于落地的折疊屏手機,更像是智能手機戰(zhàn)場上被豎立起來的**新旗幟,提振士氣可以,但真正上場肉搏的仍是從低端到高端的全產品線,比如三星S10系列、華為下月將發(fā)布的P30系列以及今年來得特別早的小米9。